站内搜索  
  
        您当前的位置首页 > 理论阵地 > 重要讲话
 
非钱资本——解读宁夏非公经济发展的“中宁现象”
 
时间:2013-07-08 09:29:10    来源:宁夏日报    编辑:张晓     浏览次数:
 

宁夏.jpg
中宁县新区北二环北侧,占地39.8242公顷的宁夏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枸杞交易市场,也是枸杞价格的形成地。记者 王晓龙 实习生 马楠 摄

  连日来,随着本系列报道的陆续刊发,并经部分网站转载和发酵,“中宁现象”正在成为近期非公经济领域的热词。

  有人不禁要问:要资源没资源,要优势没优势,为什么会是中宁?

  从“硬指标”上来讲,中宁的确缺少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
  曾经写在县情概况里的碱沟山优质煤炭资源呈蜂窝状分布,在当前技术和市场行情下没有大规模开采价值;

  随着京藏高速公路的通车和车辆性能的大幅提升,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作为“必经地”的中宁县城,如今成了“绕行区”,曾经传统意义上的交通优势已不突出。

  那么,中宁非公经济振翅腾飞的玄机究竟是什么呢?

  中宁县专门为本报报道组召开了一次座谈会。县委书记陈建华认为:“中宁现象”就是“人”的现象,是一种非物优势,非钱资本。

  到任9个多月的县长赵建新以一半“局外人”、一半“局内人”的感触提出,“中宁现象”发端于中宁民间的商业血统,成长于宽松的政务环境。

  中宁县委常委、副县长叶进宝则认为,保姆式的跟踪服务,“六星级”的招商引资待遇,是构成“中宁现象”的要素之一。

  “宁夏温州”:被激活的商业DNA

  在宁夏乃至西北,中宁可谓民营经济发展“没有围墙的博物馆”。

  7月3日,中宁枸杞加工城一间办公室内,72岁的“中国枸杞大王”周金科坐在对面,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。

  这位最早将中宁的枸杞卖到广州及东南亚等地的当地创业“教父”,曾在1980年因“投机倒把”被判有期徒刑4年,成为宁夏“姓资姓社”争论中的一次标志性事件。

  一年后,国家首次提出“一定范围内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”。周金科得以昭雪,并很快被奉为“能人”。

  9年后,他满身荣誉,还作为宁夏参加新中国成立40周年大庆的代表,受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接见。那一次的合影中,还有如今赫赫有名的商界常青树刘永好。

 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宁,一个庞大的个体工商户群体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:除了周金科,还有孙占财、范海龙、秦毅……他们创办的企业,后来蜕化蝶变,成为红宝集团、瀛海集团等在宁夏乃至西部响当当的民营企业。

  经过大量的采访,有一种观念正在我们的脑海中生成:中宁人的商业基因,深深植根于中宁枸杞600多年人工栽培的历史记忆中。

  枸杞,这种非粮食作物在以吃饱肚子为最高追求的自然农业时代,是天生的“商品”。不管是“提篮小卖”,还是通过当时发达的黄河水运和陆路交通沿途贩运,枸杞所代表的商业行为早已深深内化到先辈中宁人DNA的记忆片段中。

  中宁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马文君说,改革春风吹来时,这种“潜意识”在一夜之间被唤醒。以致于很多敦厚的中宁人,在开口发出第一声吆喝的时候,竟没有任何羞赧。

  宁夏有句老话,“宁夏有天下人,而天下无宁夏人”。中宁却是个特例。相比其他引黄灌区,中宁自古人多地少,人均几分地的窘境可以上溯到几辈人的记忆中。

  很多无法依靠土地生活的人们,只好拎着枸杞,或者怀揣“锤子”“马掌”等行走江湖。在“江湖救急”中形成的默契,

  造就了诚信、包容、不欺生的传统民风,成为后来市场经济发展中最可贵的品质。

  7月6日,位于中宁县黄河岸边的中国枸杞交易中心,来自湖南廉桥市场的枸杞商贩赵建平掏出一沓子银行小票,说:“你看,这是金额、名字、卡号、电话,价格谈好,连条子都不用打,直接把货拉走,当天或者第二天去银行打款,十几年来,从来没发生过意外。”

  中宁的第一代企业家起于草莽,出身寒微。早年和底层群众共同劳作的经历,使他们有了勤俭、低调、宽厚、务实的共同底色。

  中宁九小校长刘明星给记者讲了一件事:“有一年,我从同心县调入中宁县长山头乡教书。在平整校园的工人中,我惊诧地看到红宝集团的创始人孙占财在那里挥锹干活,汗流浃背,满身尘土。”那时,孙占财早已是身家上亿元的著名企业家。这所学校,正是他捐资建设的红宝学校。

  而周金科所奉行的,则是“可以亏钱,绝不亏人”的理念。

  10年前,周金科负责改造当时的“城中村”城关5队和7队,并开发建设中宁县城北街沿街营业房。他承诺以每平方米600元的造价成本将沿街商铺卖给村民。实际上,在测算成本时,他并没有计入应缴纳的税金和配套费。当时中宁的街面营业房市场均价已超过2500元,但为了信守承诺,周金科没有向村民提出分摊这部分税费的要求。那一次,他赔掉了400多万元。而这些村民所持有的房产,如今至少在百万元以上。

  中宁企业家早期表现出的“自立自强,诚实诚信,敢想敢干,勤劳睿智,热爱家乡”的企业家精神,为他们此后引入战略投资者、推动产业升级积累了重要的“非钱资本”,成为非公经济“中宁现象”重要的“非物质资源”。

  矢志不移:历届县委的21个支持文件

  “县委、县政府换了多少届,但全力发展非公经济这一条却始终矢志不移。”中宁县委书记陈建华说,中宁非公经济走到今天,得益于一任接着一任干。

  据统计,自改革开放以来,中宁历届县委、县政府仅出台的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文件就有21个。

  拂去尘埃,翻开发黄的纸张,查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《宁夏日报》,领跑全区的个体私营经济始终是中宁各项工作中的一抹亮色。这样的语句出现在很多消息、通讯和评论中:“先放手,后管理;先发展,后规范;先繁荣,后理顺;先扶持,后收益。”

  “轻税减费,放水养鱼”的宽松政策无疑成为个体私营经济萌芽的温床。

  但身处那个变革时代的人们,对非公经济的认识绝非一个“线性过程”。当定位于“拾遗补缺”的个体私营经济不可避免地与国有经济出现正面交锋的时候,事物发展的“螺旋式上升”形态呈现出来。

  上世纪80年代末期,靠一辆手扶拖拉机起家的孙占财贷款买来5辆大客车跑起了长途客运。他比国营汽车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务——免费到各村口接送乘客……此举致使国营汽车公司乘客骤减。之后,冲突不断升级,最终导致了国营汽车公司堵了私营汽车公司大门的极端事件。

  这次交锋最终以国营公司收购民营公司、孙占财退出客运市场而收场。

  两三年后的1992年,邓小平南巡讲话。孙占财和中宁的民营企业家们在这一年迎来了一位新的县领导,叫张全太。这位地方官在中宁主政5年,历任县长、县委书记,因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被送绰号“张全卖”。

  记者走访了一些当年的机关干部:这些完全符合中央精神的改革举措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,但在后来得到了公允、甚至超出预期的正面评价。孙占财在改制中买下中宁县招待所,并以此为“根据地”,在往后的20多年中构筑了遍布宁夏、并拓展到西安的“红宝”连锁酒店。

  1994年11月,全区私营经济现场会在中宁召开,自治区党委、政府充分肯定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胆识和行为。

  世纪之交,王儒贵任职中宁县长、县委书记,中宁引入“经营城市”理念,在全区最早尝试将行政区迁出商业区,并探索房地产业发展。中宁的大批“建工队”在此轮建设中积累了资本和经验,并大举进军银川市场,实现了从“工程队”到房地产开发商的华丽转身。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内,中宁人曾在银川建筑市场上占有重要一席。在历任县委、县政府班子的呵护下,中宁就像一个巨大的“苗圃”,众多个体私营企业在其中野蛮生长。

  但是,在讲求规模效益的工业时代,三面环山的中宁要让“苗圃”中的枝条长成“大树”,需要突破“土地瓶颈”。

  曾任中宁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的晁晶等老干部说,近五六年来,中宁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。

  2007年新到任的县委书记马吉提出向北山进发,开山辟地,突破了有史以来盯着黄河川道找出路的定势思维,冲破了中宁工业发展的“天花板”,在不占用一寸耕地的条件下,为中宁非公经济转型升级和井喷式发展奠定基础。

  2009年接任县委书记的张兴斌接力推山填壑,招商引资,以中宁本土企业天元锰业、秦毅集团作为“母体”,万隆新材料100万吨稀土彩钢板、锦宁120万吨铝镁合金两个投资额均接近百亿元的大型企业双双落定中宁。

  此后接掌帅印的陈建华推动产业循环发展,在几棵“参天大树”的基础上,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金属锰生产基地、全国重要的铝镁合金生产基地,并引导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,正在构筑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“森林生态系统”,将中宁非公经济带入新的发展时代。

  继承、发展、不折腾,是一种科学的政绩观,同时也是对官员智慧、胸怀和勇气的考量,是非公经济“中宁现象”的重要内涵。

  大智若“愚”:“内生经济”嫁接“引入经济”

  即使在今天的很多地方,一些官员认为支持国有企业发展可以不必避讳,因为即使出了问题,也是“肉烂在锅里”。而对非公企业的支持却顾虑重重。

  但中宁的发展没有捷径,坚定不移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最佳道路——这是历届中宁县委、县政府形成的共识。

  新的经济条件下,单纯依靠发端于小本经营的“内生经济”已不具备竞争优势,中宁的本土企业亟需嫁接“引入经济”才能焕发新的活力,才能驱动更大的发展。

  然而,几乎没有哪个县不把招商引资这种“无中生有”的举措列为“一号工程”。面对东部“腾笼换鸟”的历史性机遇,中宁既要面对中部省市的“截流”,又要应对西北周边兄弟市县的“分流”。

  就是在招商引资的竞争早已白热化的条件下,近3年来,中宁县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10多个,涵盖制造加工、文化商贸、生态林业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、新能源等领域,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超过340亿元,占全区同期的八分之一。

  凭什么?

  一个字:“愚”。

  移山之“愚”。中宁仅县财政投入近15亿元,推山辟地4.2万余亩,成为招商引资的巨大平台。

  招商之“愚”。正所谓千里路上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。即使再远,县领导每年都放弃节假日,带上中宁的枸杞、红枣、硒砂瓜和大米,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拜望企业家。有些企业已经明确表示没有投资的意向,县委书记和县长还是锲而不舍地去,这种甚至延续了好几任书记和县长的“三顾”“四顾”,终使一些企业家为诚意所动,放弃了其他地区的优厚条件,最后将几十亿元资金投到了中宁,并坦言:“再不来,就太不够意思了。”

  一位长期从事招商引资工作的干部说,招商引资说白了就是做“人”的工作,“诚心”是最深奥的秘密,也是最简单的法则。

  “中宁人有一种憨实劲。前几天半夜下暴雨,我们的管理人员都在睡梦中,县上的领导却冒雨带人到园区巡视,生怕企业受到损失。”在锦宁120万吨铝镁合金一期长1.3公里的车间里,总经理助理王东升说,锦江集团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有30多家企业,论人文投资环境,中宁是最好的。

  记者注意到,在中宁工业园区管委会,办公楼顶上挂着一排显眼的大字——“工业园区服务中心”。可见,重服务,早已作为一种理念内化到中宁各级干部的行动中。

  今年,福建特步集团拟利用其在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优势,在中宁投资数亿元建设枸杞研发中心。中宁有关部门主动为其选择、装修好了前期办公场所。公司负责人非常感动:“政府帮我们做好了本来属于企业自己的事,使我们一进驻中宁便可以直奔主题,展开公司的中心工作。”

  正如中煤集团山西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沈勇感受到的:“在很多地方,上面热,下面凉。中宁最难得的,是上下一种态度,一种声音。”

  “中宁现象”给我们以启示:有时候,“愚”就是“智”。中宁之“愚”,乃愚公移山之“愚”,更是大智若愚之“愚”。(沙 新 连小芳 王建宏)

 

 
 
   
 
    最新文章
 
    热门文章排行
 
  1. 石泰峰带头宣讲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
  2. 自治区党校举行2017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
  3. 坚持党校姓党 为服务全区改革发展贡献更
  4. 崔波在自治区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强调:
  5. 统一思想 真抓实干 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
  6. 宁夏“科学治水”的路径从何而来
  7. 宁夏目标:2015年城市人口达到410万 城市
  8. 距今5000年新石器时代的宁夏山川
  9. 黄河金岸,幸福“动车”--盘点“十二五
  10. 无分别心无隔阂心 银川塔桥村促进民族团
 
    相关文章
 
    无相关信息
 
 
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&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9 Incorporated. All rights reserved
ICP号:宁ICP备05002345号 主管单位: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
地址: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155号 邮编:750021 电话:0951-6660101 传真:0951-2082542 Email:nxdx@nxdx.org.cn